欢迎来到时讯视界

时讯视界

深耕“水上粮仓” 唱响丰收渔歌——桂平市致力打造高质量现代渔业

时间:2024-11-05 12:54:20 出处:百科阅读(143)

临近春节,水上粮仓也正是深耕市小龙虾大量上市的时节,桂平市南木镇小龙虾集散中心人来车往,唱响AG超玩会交易活跃,丰收一片火热景象。渔歌渔业记者在这里看到,桂平几名村民正在忙碌着用电子秤将小龙虾按照“大红”“大青”“中青”等规格进行分拣,力打确保大小质量;另一边,造高质量工作人员把打包好的现代小龙虾装运到挂着沪、鄂、水上粮仓京等字样的深耕市冷藏车辆上,一辆辆装满小龙虾的唱响车辆启程出发运往全国各地……

桂平市地处黔江、郁江、丰收浔江三江交汇地带,渔歌渔业有较广阔的桂平淡水养殖水域,不仅渔业养殖面积广、品种多、产量大,同时也是广西淡水渔业养殖大县。近年来,桂平市聚焦淡水养殖,大力发展生态渔业,通过设施化养殖、示范化创建、标准化管控、产业化经营等方式,促进鱼肥民富,助推渔业高质量发展。AG超玩会2022年8月,桂平市北归硒田稻渔产业示范区成功创建为广西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四星级);2023年1月,桂平市获评“国家级水产健康养殖和生态养殖示范区”,同年11月获评“全国平安渔业示范县”。2023年,该市共有水产养殖面积7.359万亩,水产品总产量8.699万吨。其中,淡水养殖水产品产量8.2777万吨,同比增长13.15%。
 

位于桂平市南木镇中桥村的稻虾综合种养示范基地。(何鸿泳摄)

 

“工厂化”养鱼提质增效

闲置坑塘、废弃矿区、庭院空地……这些被常人忽视的场所,在新的理念和科学的养殖模式下,变成一个个“养鱼工厂”,产生了良好的效益。

近日,记者走进位于桂平市蒙圩镇蒙圩村的桂平市三棵竹水产品养殖有限公司,只见生物浮床将平滑的水面划分成一条条整齐排列宽5米长22米的“跑道”,公司负责人陆修恒舀起一勺鱼料向“跑道”撒去,鱼儿竞相抢食,激起一朵朵欢快的水花,场面颇为壮观。

“我们这个‘跑道’原来是一个矿坑,现在一个‘跑道’养鱼1万尾左右,相当于七到八亩鱼塘这么多,这一批虽然要春节前后才陆续上市,但全国各地的订单已接了不少。” 陆修恒介绍,该池塘循环水“跑道”式养殖示范项目现有漂浮式养殖水槽16条,配套有增氧系统、吸污系统、拦鱼网、水质监测系统、物联网管控软件系统等设施,喂料、放鱼、捕捞、卖鱼都很方便、高效,年产成鱼40多万公斤,年总收入超650万元。

除了“跑道式”养鱼,陆基圆池养殖也是该市大力发展设施渔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使用陆基圆池养鱼,最大优势就是可以做到零排放、高密度和病害少。”金田镇茶林村文金养殖场负责人陈文金告诉记者,2020年他利用房前屋后空闲地块发展陆基圆池生态养殖,经过努力,现已探索出一条渔业致富的新模式,“一共有50个养殖桶,每个直径9米、高1.5米多的圆池每造产量可达4000尾、2500公斤,一个圆池养的鱼相当于2.5亩传统鱼塘的产量,一年营收600多万元。”他说。

位于金田镇古东村的广西荣亨牧业有限公司陆基圆池养殖基地建设也正如火如荼,“打算明年规模化养殖30万条鳜鱼,预计全年销售额可以达到1000万元左右。”该公司负责人李锐说。

得益于本地水产养殖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近年来,桂平市因地制宜利用闲置坑塘、废弃矿区、庭院空地,通过升级传统养殖基地设施设备,大力发展集约高效的设施渔业,成功培育、发展了池塘工程化循环水“跑道”式养殖、陆基循环水圆形池养殖、光伏基地“渔光互补”、工厂化育苗等多种模式,实现渔业增效、生态增绿。目前,该市在养“跑道”式养殖水槽227条,陆基圆形养殖池584个。2023年,该市设施渔业产量1.3万吨,同比增长23.61%;产值9.2452亿元,同比增长7.94%。

桂平市蒙圩镇养殖户在“跑道”网箱中捕捞鲈鱼。(记者郭晓枫摄)

稻虾共作  “钱”景看好

1月的南木镇中桥村,满眼都是稻田“打烊”的景象,但是,走近一瞧,水草丰美、生机盎然。不少农民正牵着“一叶扁舟”开启“扫田”模式,动作娴熟地拉起一个个地笼,收获一只只活力十足的小龙虾。

“你看,我今早卖虾就有3000元收入!”南木镇朱凤村村民梁海高兴地拿出手机向记者展示他的收款记录。据梁海介绍,在龙头企业的带动下,他2022年开始加入稻虾种养的行列,目前养有小龙虾50多亩,一年下来,相比固有种田模式,“稻虾共作”的综合种养模式让自己收益翻倍,年纯收入超20万元。

梁海所说的龙头企业,正是位于南木镇中桥村的广西桂平维军生态农业科技投资有限公司,该公司先后获得“国家级稻渔综合种养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区”“全国水产绿色健康养殖技术推广‘五大行动’骨干基地”“农业农村部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等荣誉称号。目前,该公司采取“公司+农户”示范带动的模式,带动、辐射周边农民种养稻虾1万多亩。

最近的厚禄乡也是热闹非凡,新圭村党支部书记莫祝安正在与柳州来的客商详谈小龙虾买卖事宜。2021年底,莫祝安牵头,由新圭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和个人共投入330万元,流转700亩土地发展稻虾种养产业,成立桂平市厚禄乡双富种养专业合作社。经过不断发展扩大,目前合作社稻虾种养面积已达1700亩,同时带动50多户脱贫户和农户就业、种养增收,使621户3025人受益。

目前,厚禄乡的稻虾种养项目由广西桂平市久万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桂平市厚禄乡双富种养专业合作社等36家(户)公司、合作社、家庭农场、种植养殖大户实施,流转新圭村、镇良村、厚禄村、双井村等7个村的土地1万多亩发展稻虾种养产业,培育稻虾综合种养经营主体15个。2023年6月,贵港市首个乡镇级小龙虾协会——桂平市厚禄乡小龙虾协会正式成立。

为擦亮“中国富硒小龙虾之乡”字号,近年来,桂平市以稻虾平养模式为抓手,因地制宜利用光伏板下田块、旱改水田块、冬闲田等养殖小龙虾,大力推动稻虾综合种养产业发展。目前,该市形成了以大湾镇、江口镇等沿江9个乡镇为“稻虾融合发展示范带”,以南木镇、厚禄乡为产业发展核心的“一带双核”发展格局。2023年,该市稻虾种养面积7.8万亩,同比增长47.17%。全年小龙虾产量累计9458吨,同比增长34%;建成稻虾产业基地196个,稻、虾产业全年综合产值8.2亿元。

桂平市农业农村局局长覃海强介绍,桂平市从最初的“围沟种养”到现在大力推广“平养种养”模式,都坚持“双季稻为主,先种稻,后养虾”原则,不断探索形成“双季稻+浅沟+平养”一套适合本地的种养模式,确保粮食稳产、农民增收。

桂平市南木镇村民在稻田中捕捞小龙虾。(记者郭晓枫摄)

“鳖”具一格成就亿元产业

“这批鳖苗是外地的养殖户要的,一共3万只,这段时间订鳖苗的挺多的,我除了卖鳖苗,还会免费为他们提供饲料和技术指导。”在桂平市金田镇古东村的明洋黄沙鳖养殖场,负责人林明洋打包发完货又趁着黄沙鳖休眠期维修养殖池、管理水质等,忙得不亦乐乎。“我们以育黄沙鳖苗、销售商品鳖为主,年售鳖苗超20万只,年产值70万元左右。”他说。

金田镇明洋黄沙鳖养殖场是桂平市黄沙鳖养殖示范基地,曾获评为“贵港市示范家庭农场”。据悉,2003年开始,林明洋利用自己屋后的空地探索发展黄沙鳖养殖,经过20多年的养殖经验积累,形成了“庭院渔业”建池养黄沙鳖的模式。为做大黄沙鳖产业的品牌效应,林明洋还通过为养鳖户提供苗种、饲料和技术,形成了涵盖黄沙鳖饲料、种蛋、种苗、商品龟鳖、母种的一条龙产业链,实现黄沙鳖产业由传统生产向质量控制标准化、养殖生产设施化、技术服务社会化、养殖管理规范化转变。同时,为养鳖户解决黄沙鳖苗和商品鳖的回收和外销,产品远销全国各地。

随着黄沙鳖特色养殖产业的不断壮大,金田镇依托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在“特”字上下功夫,探索“仿野生生态”黄沙鳖养殖模式,打造无公害绿色品牌,提升产品竞争力,为农民增收致富拓宽渠道,助力乡村产业振兴。2023年,金田镇黄沙鳖养殖面积约300亩,养殖户50多户,总产量逾120吨。

近年来,桂平市积极探索推广“仿野生生态”黄沙鳖养殖模式,养殖户利用房前屋后的空闲地搭建仿野生生态场景,建池养鳖发展“庭院渔业”,稳步推动黄沙鳖仿生态养殖提档升级。同时,大力推进“桂平黄沙鳖”区域公用品牌建设,开展绿色食品认证,以鳖为媒,从品种、品质、品牌多方发力,擦亮名片、打响品牌,推动龟鳖产业高质量发展,带动乡村振兴和县域经济发展。2010年,原农业部批准对“桂平黄沙鳖”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2020年“桂平黄沙鳖”被列入第三批广西农业品牌目录。

目前,该市已建成黄沙鳖养殖示范场8家,黄沙鳖庭院养殖户1.1万多户,总面积1.24万亩。2023年,黄沙鳖产业产量达6636吨,产值7.96亿元。

桂平市金田镇养殖户给黄沙鳖换水。(记者郭晓枫摄)

分享到:

温馨提示:以上内容和图片整理于网络,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帮助!如有侵权行为请联系删除!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