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02-23 04:51:05 出处:知识阅读(143)
2013年,普及中国人民银行正式将每年9月确定为“金融知识普及月”。金融金融
针对今年以来违法违规互联网金融活动、知识九游“校园贷”纠纷、共建电信网络诈骗案件多发的良好情况,今年的环境“金融知识普及月”,我市农信系统通过内容丰富的普及活动方式,为辖内的金融金融广大客户,尤其是知识小微企业、农民、共建城镇低收入人群、良好贫困人群和残疾人、环境老年人等六类特殊群体,普及开展普及金融知识活动,金融金融引导大家正确运用金融知识,知识增强风险意识和责任意识,共创和谐金融环境。
雅安农商行雨城支行员工宣传金融知识
雅安农商银行雨城支行
普及反假币知识 维护人民币信誉
为进一步提升市民防范假币和反假币意识,保护自身利益,提高市民对第五套人民币的认知能力,9月9日,雅安农商银行(以下简称,雅安农商行)雨城支行在人民银行雅安中心支行的统一部署和雅安农商行的统一安排下,组织干部员工积极走上街头,在市区开展了以“抵制假币,维护人民币信誉”为主题的宣传活动。
此次大型反假币宣传活动,九游该支行在市区新民街、市区旅游车站等人流量集中区域设立宣传台,通过悬挂反假币宣传横幅、张贴宣传海报、散发宣传画册等形式吸引了众多市民前来咨询。面对群众的咨询,该行员工通过基础知识讲解、实物对比等方式给大家形象演示了识别假币的方法。活动还对如何防范假币犯罪、防范网络支付、银行卡诈骗等进行了详细讲解和宣传。
针对群众提出的在日常货币流通中遇到的相关问题,该支行工作人员一一给予详细解答,让群众对假币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对假币带来的危害和相关法规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得到群众一致好评。
此次反假币集中宣传活动,使更多市民掌握了识别真假人民币的知识,认识到了假币的危害性,增强了群众的自我保护能力和识假辨假能力,降低了金融消费风险,对进一步加强人民币管理,有效遏制假币危害,切实维护广大市民的切身利益起了重要促进作用。同时,此次活动进一步提高了社会公众反假币意识,为维护地区经济金融营造了和谐的货币流通环境,进一步提升了雅安农商行的社会形象,取得了良好的宣传效果。
9月7日,汉源农信工作人员向大众介绍新版100元人民币防伪特征
汉源联社
针对性普及 把金融知识送到群众身边
自9月1日启动2016年“金融知识普及月”活动以来,汉源联社组织辖内27个营业网点结合实际,重点关注六类特殊群体,在全县开展了有针对性、有特色的金融知识普及活动,持续推动了全县金融知识普及和金融消费者教育工作,有力提高了消费者的金融素养及金融风险防范能力。
9月7日一早,该联社宣传工作人员便在九襄小微中心门口搭好宣传棚,设立好服务宣传台,摆放好各类相关的宣传资料,向过往的行人和前来办理业务的群众发放新版人民币、存贷款等相关金融知识的宣传资料,同时,引导大家积极参加到“反假知识大比拼,精彩好礼送不停”全国首届反假币知识有奖竞答活动中来。中午时分,该联社宣传人员走出信用社,走上街头,来到汉源县九襄镇最繁华地段之一——九襄镇梨城北路梨花仙子雕塑附近,零距离为周边群众宣传普及金融知识。
9月9日,在中国人民银行汉源支行的组织牵头下,汉源联社携手县内其他5家商业银行走进汉源县宜东镇,为宜东镇周边群众送去反假人民币、反洗钱、征信等相关的金融知识。
据悉,汉源县宜东镇贸易发达、现金往来流通量大,而周边群众的金融知识和防范意识相对薄弱。在各联社的假币收缴金额中,宜东营业网点常年高居不下。为此,汉源联社将反假币宣传作为此地的重中之重,向周边群众普及金融知识,增强他们的防范意识。
经过几个小时的宣传,宜东镇老百姓在享受到一场内容丰富的金融知识盛宴的同时,对如何辨别假币有了全新认识,纷纷对此次活动表示肯定。
接下来的一个月,汉源联社将把2016年金融知识普及月活动常态化,并结合重视不同群体消费者为重点的宣传思路,走进该联社对接的贫困村,为贫困户带去最新最详细的金融知识宣传和便捷的金融服务。同时,该联社还将把金融知识送进校园、送进社区,一对一为师生、市民传授人民币防伪特征识别技巧,面对面为他们带去日常生产生活所必需的金融基础知识。
荥经联社工作人员对前来咨询的群众详细讲解金融知识
荥经联社
传递金融知识 提升群众金融风险防范能力
为进一步提高金融消费者辨别正规银行场所、人员和业务的能力,使其免受违法违规金融活动的侵害,维护自身合法权益,9月9日,荥经联社围绕“多一份金融了解,多一份财富保障”宣传主题,在当地人流量较大的农贸市场设点,普及金融知识。
活动中,宣传人员手拿宣传折页,头顶烈日,穿梭在人群当中, 耐心地为过路行人讲解个人征信、防电信诈骗、非法集资等知识,提醒群众谨防上当受骗,避免不必要的财产损失。
此次集中宣传,进一步丰富了民众的金融知识,有效提升了群众防范金融诈骗、保护财产安全的能力,对保护金融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维护地方金融稳定发挥了作用。据统计,活动共发放宣传折页、宣传手册1000余份。
相关链接:
如何防范电信网络诈骗?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与应用的快速发展,利用电信网络实施的新型诈骗现象层出不穷。借“金融知识进万家”活动契机,我市银行人士在此提醒广大市民要保持高度警惕,认清识别犯罪方法,谨防上当受骗,守护好个人财产。
什么是电信网络诈骗?
电信网络诈骗是近年来比较突出的侵财犯罪,包括电话诈骗、网络诈骗、纸质媒介诈骗,是犯罪分子利用日益先进的通讯手段、银行支付渠道以及互联网技术,向不特定多数人实施的诈骗,老百姓极易受骗。
常见诈骗手法
1、扫描二维码方式植入木马诈骗
2、短信链接钓鱼网站方式植入木马诈骗
3、利用改号软件冒充公检法等机关诈骗
4、QQ聊天诈骗
5、“机票改签/航班取消”、“网上购物退款”等方式诈骗
6、网络虚假投资诈骗
7、“猜猜我是谁”诈骗
8、淘宝刷信誉诈骗
9、中奖诈骗
如何防止银行卡欺诈?
有的不法分子会通过盗取持卡人的银行卡账户信息,制作伪卡后盗窃持卡人账户资金,或窃取他人身份信息资料后假冒他人申请信用卡进行恶意投资消费。因此,您需要保护自己的银行卡账户信息。
防范小技巧
重视密码设置。您拿到新的银行卡后,要立即修改初始密码,不能设置过于简单的密码,任何情况下不要向任何人透露您的银行卡密码。
保护个人信息。您应该注意保护个人信息等资料,防止不法分子盗用。如不要把个人资料随便留给不熟悉的公司或个人,不要轻易在网页上留下真实个人身份,如办理某项业务需要留下身份证复印件时,最好在复印件上标明用途,例如“仅用于办理信用卡”等。
常见欺诈案例及防范常识
一、常用作案手法示例
1、冒充公检法部门诈骗
接到电话,对方称自己是公安民警(法院检察院工作人员)。诈骗分子恐吓要求将资金转入所谓“安全账户”,获取资金。另一种方式为诈骗分子要求受害者将银行卡插入ATM机或进行网银操作,输入所谓“防火墙号码”或重新设置密码,实质上是受害者进行了转账操作,将资金转入了犯罪分子控制的账户。
2、网购退款诈骗
在网购提交订单短时间内接到电话,对方自称客服人员,详细描述受害者订单内容后,表示受害者付款失败,需要受害者提供银行卡号等个人信息进行退款。受害者登录虚假网站后填写个人信息和短信验证码,款项随即被划走。
3、积分兑换诈骗
收到显示为银行客服号码,内容为“尊敬的客户,您在我行积分已达1万分可兑换XXX现金大礼包,请登陆XXX网站兑换”。受害者在登陆后填写个人信息和短信验证码,犯罪分子通过受害者所填信息发起转账或B2C交易,随即受害者款项被盗取。
4、游戏平台充值诈骗
在游戏平台进行充值,随即接到“客服电话”,对方表示受害者信息填写有误,所充值资金已经冻结,要求受害者继续充值XX元才能解冻。受害者继续充值后,“客服”会一直要求受害者通过再次充值进行“账户解冻”,直到受害者产生怀疑停止操作。
二、防范常识
防范电信诈骗,最根本的还是要提高自身防范意识,做到“三不一要”。
不轻信:不轻信来历不明的电话和手机短信,不管不法分子使用什么甜言蜜语、花言巧语,都不要轻易相信,要及时走开,挂掉电话。不回复手机短信,不给不法分子进一步设圈套的机会;
不轻易透露:巩固自己的心理防线,不因贪小利而受不法分子或违法短信的诱惑,不论什么情况,都不向对方透露自己及家人的身份信息、存款、银行卡等情况,不提供短信验证码或密码器动态密码等信息。如有疑问,要向亲友、同事核实。
不轻易转账:绝不向陌生人汇款、转账。转账汇款前要再三核实对方账号和姓名,不给不法分子可乘之机。
要及时报案:万一受骗,请立即向公安机关报案,并提供骗子的账号和联系电话等详细信息,以便公安机关开展侦查工作。
雅安日报/北纬网记者 蒋龙华
上一篇: 四川保监局发布消费风险提示 防范购买非法保险产品
下一篇: 新疆一地发生3.4级地震,这些网传图文不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