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12-25 15:46:50 出处:综合阅读(143)
4月12日上午,捐出记忆军人家住芦山县芦阳镇的勋章退伍军人杨利民将自己在“5·12”抗震救灾中获得的若干荣誉证书、勋章、永留AG超玩会入口纪念章等,退伍交到了雅安市委宣传部工作人员的捐出记忆军人手中。 即将开馆的勋章雅安市暨雨城区“5·12”汶川特大地震抗震救灾恢复重建陈列馆正在向社会征集各种实物,除了想为实物征集贡献一份自己的永留力量外,杨利民还希望以这种方式,退伍让更多的捐出记忆军人人了解抗震救灾的全过程,将雅安人民伟大的勋章抗震救灾精神传承下去。 12日这天早晨,永留杨利民早早地从芦山县城出发,退伍乘上了开往市区的捐出记忆军人客车。一路上,勋章他紧紧地抱着怀里的永留包裹,里面的AG超玩会入口每一张荣誉证书、每一枚纪念勋章都记载着他和灾区人民一起对抗灾难、共克时艰的难忘经历。
临危受命 深夜出发
1993年退伍回家后,杨利民一直从事驾驶员的工作。“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时,杨利民正在运送旅客到都江堰的途中。当时,车辆正在行进,震动的感觉并不强烈。到达目的地后,杨利民才真正体会到这场灾难的严重性和毁灭性。 当日下午四点左右,杨利民匆匆赶回芦山县城,幸运的是家人都还平安。 来不及担心是否还有余震,也来不及安置自己的家人,刚回到芦山县的杨利民便接到紧急任务——运送雅安预备役部队前往灾区投入到抗震救灾的工作中。与妻儿告别后,杨利民和预备役部队一起连夜赶往灾区。 次日凌晨,下起了大雨。为了保证车队的安全,驾驶员只能在能见度极低的情况下小心翼翼地前行。在国道318线上行驶时,高山上的飞石突然落下,将杨利民驾驶的车辆的左边车窗砸坏。这让车上的人虚惊了一场。没有人员伤亡,但车内的人忍不住后怕。 杨利民说,那时,他想起了临走时,公司领导交代的话,“一定要安全地将预备役部队运送到灾区,完成这项光荣而艰巨的任务。”而灾区的群众也正等待着救援队伍的到来。 “想到这里,心中涌现了更多的勇气。”杨利民握紧手中的方向盘,朝着灾区前行。
抗震救灾100天
到达受灾情况严重的绵竹地区时,已是第二天早晨9点。眼前的一幕幕,让杨利民第一次深刻地感受到灾难的无情:桥梁垮塌,公路被震断,房屋倒塌,死难者的遗体,伤心欲绝的生还者…… 这一切,让几名驾驶员不约而同地和战士们一起,投入到抢救人员的紧张工作中——用铁镐敲、用手刨……在废墟中搜寻被掩埋的生还者。 在绵竹市土门镇和汉旺镇两个重灾地点,杨利民和战士们一起,连续奋战了十多天,救援生还者、搬运物资、抢救银行资料。由于双脚长时间浸泡在雨水里,没有空闲洗脚,也没有干净的鞋子更换,杨利民的双脚开始溃烂。他说:“疼痛难忍,行车时每踩一脚刹车都钻心地痛。但和灾区人民受到的苦难相比,自己这点小痛又算得了什么呢?”于是,杨利民忍着痛一直坚持救援工作。 当时正值插秧时节。对农村的受灾群众来说,田地里的庄稼就是未来一年的生活保障。战士们顶着烈日下田帮百姓插秧,脚上有伤的杨利民就负责给战士们送水。双手抱不下,就想办法把矿泉水瓶绑在腰上,这样,每次能给战士们多送去十多瓶水。杨利民来回不停地跑,才赶得上战士们的需要。在蔬菜短缺时,杨利民就冒着余震、山体滑坡等危险,到很远的地方为战士采购蔬菜,保障他们的生活。他说:“在灾区,谁也不能停下来休息。能多做一点,就能多帮助受灾群众一点。”战士们把他视为部队的一员,亲切地称他为“物资保管员”。 白天搬运从各地运来的救援物资,夜晚和战士们一起轮流为灾区群众守夜……在抗震救灾的100天中,杨利民和战士们一起,与灾区人民结下了深厚的情谊。 在这100天中,杨利民只在休整期回过三次家,即使救灾中途父亲生病、弟弟受伤,杨利民也没有特意请假。“相信自己的家人一定会理解自己,因为灾区的人民更需要帮助。”杨利民说,“舍小家,顾大家,这是一名退役军人,一名党员义不容辞的责任。” 杨利民于2008年8月18日回家。由于在抗震救灾中表现突出,他被评为“雅安市抗震救灾模范”。
陈列馆已征集84件实物
看到雅安市暨雨城区“5·12”汶川特大地震抗震救灾恢复重建陈列馆面向社会征集实物的公告后,杨利民便决定将自己的荣誉证书、荣誉勋章和纪念奖章等无偿捐赠出来。据相关工作人员介绍,加上杨利民捐赠的证书和奖章,目前,陈列馆已征集到了84件抗震救灾实物。 杨利民说,抗震救灾的100天,重树了自己的人生观,也让自己重新认识到了生命的意义。在地震期间,“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大爱闪耀着人性光辉,抗震救灾的宝贵精神也充分展示了灾区人民和救援人员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希望陈列馆能将抗震救灾、恢复重建的点滴展现在市民面前,将这种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延续下去。记者 严玉琳
上一篇: 我国软件开发者突破940万意味着什么?专家解读
下一篇: 用镜头记录乡村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