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作烘焙、新型手作、露营野餐...“新生代”催生梅州新业态,焕发消费新活力
时间:2024-12-22 02:55:39 出处:焦点阅读(143)
社会经济的新生代发展推动着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
他们对于食物更加追求口感、手作手作颜值和食材天然性,烘焙活力j9生活中更追求与大自然的新型新业亲近……社会的发展变化和经济水平日益提高让消费者对于生活有了新的追求,也由此催生了不少新行业新业态。露营当前,野餐85后、催生90后、梅州95后不仅成为主要消费人群,态焕也是发消费新这些新业态的创建者发展者。
尝试原料改良 掘金烘焙市场
“现在想吃个蛋糕、甜品,手作手作出了家门抬脚就能发现三五家。烘焙活力”刘丽丽笑着说道。新型新业
近年来,露营各式烘焙店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大街小巷,这一商机,也成为创业新模式。
入行近9年,刘丽丽创办的“Lily手作烘焙”已从最初的卖蛋糕,到后来的卖面包、曲奇、牛轧糖等各式甜点;从最初的私人工作室,到现在的实体店,并开设了多期烘焙培训班。j9
“以前我在苏州工作,是一名社工,当时有机会接触到一位老师,她很擅长做蛋糕、甜点,第一口吃她做的蛋糕,我就觉得‘怎么那么好吃’,后来时常去帮忙的我慢慢跟着她学习到了很多,懂得她制作蛋糕用的是动物奶油,口感跟我之前吃的所有蛋糕都不同。”刘丽丽告诉记者,那时候的梅州烘焙这一行业还极少人使用动物奶油,在各种因素的促成下,抱着试试看的想法,她决定回梅自己开设私人蛋糕工作室。
“没想到产品推出后很受大家欢迎,顾客也越来越多。”刘丽丽说道。至今,刘丽丽初期制作的产品,依然是店内的特色产品。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创业尤其艰难。
顾客口味众口难调、配送难、厨房空间不够等问题接踵而来,也压得刘丽丽喘不过气。“其实放弃过两个月,后来是一些顾客一直鼓励我,觉得我蛋糕好吃,我又决定回来了。”回想起那段日子,刘丽丽深有感触。
目前,刘丽丽创办的店依靠的是实体店、线上营销加线下配送的方式。“用最健康、最新鲜的食材,提前预订当天现做,没有大规模工业化批量生产,坚持手作、坚持原配方,只属于对口感与健康有需求和认同的部分群体,这就是我们的市场。”刘丽丽告诉记者,经过不断地发展,她的顾客群体和产品的口味都相对稳定。如今,刘丽丽的烘焙店通过不断发展,已从以前的80平方米变成了300平方米,还开设了亲子烘焙培训班。生意也越来越稳当,若碰上“好日子”,最高峰时,店里一天需要做70—80个蛋糕。
“现在做这一行的人越来越多,大家对食物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坚持最初的心,做好当下,一步步走好。”对于未来的规划,刘丽丽如此说道。
万物皆可突突 新型手作受捧
最近,梅城不少年轻人搞起了“毛线”。一块布、一捆毛线、手拿一把“突突枪”……把你想到的图案通过“突突枪”制作出来,钩织专属自己的毛绒物件。这种新型的手作方式名为“Tufting”(簇绒),原本是一种主要用来制作地毯和保暖服装的传统工艺,后来被简化成一种休闲娱乐的手工DIY活动。
晚上7点,在梅香坊二楼,林获的突突乐手工坊像往常一样坐满了人。他正在指导一位顾客给“哆啦A梦”地毯封边。
去年12月,1994年出生的创业者林获发现了DIY手作店的市场。“我是在一款社交平台发现和接触的,当时觉得这个项目在各个城市都还算新颖,与身边的好友只商量了几天就决定开店。”林获告诉记者。说干就干,在决定开店后,林获便到广州等城市进行考察、学习、找厂家合作。“据我了解,梅州已有三家手作店开辟了这个市场。”林获说道。
“自开店后,就春节休了三天,特别忙,也特别累。”晚上7点多,林获才有空拿出手机点个外卖,一整天他几乎没有坐下来歇脚的时候,最忙的时候要一直营业到凌晨。“我们提倡顾客提前预约。”林获说,他的手作店面积不大,一次性最多只能容纳7组人。
店里的顾客表示:“上手并不难,但听着‘突突突’的声音会非常治愈,而且自己动手完成一幅作品,会非常有意义。”
“制作一幅作品至少要3—4个小时,大型作品就要几天,接待量有限,每天都要拒绝不少电话。”在林获看来,这不是一项“手工劳动”,而是寻找快乐的方式。在指导DIY时,他热情得像大家熟悉很久的朋友。“我的第一位客户就是逛街路过看到,觉得新奇试了一下,后来就成了很好的朋友,一下子就先预订了三幅作品。”林获告诉记者,目前的客户群体七成都是高中生大学生,“年纪相仿,很容易就能打成一片,而且这份工作带给了我很大的满足感,非常充实”。
“现在物质生活条件好了,大家更追求精神生活的满足,可以有动手的满足感,也是一种很好的解压方式。”林获说。在未来,林获打算继续完善店内的陈设和服务,把自己的手作店经营好。“未来,也会根据市场不断提升自己的技术、创新形式,将自己店面打造成综合性休闲服务场馆。”林获说道。
寄情诗和远方 开办自家农场
帐篷、草坪、复古天幕、煤油灯、篝火、睡袋……2021年,“露营”成为不少年轻人和上班族的潮流消费新选择。
去年,黄锦浩和朋友来到西阳镇太平村,广阔的土地、山清水秀的环境让他决定在这里实现自己的“农场梦”。
沿着223省道一路前行,再经由风眠大道,于西阳白宫中学旁拐入一片开阔的田野,这就是黄锦浩的“西哩农场”。“承包了差不多有40亩的土地,目前只规整了部分土地。”黄锦浩带着记者在农场里转了起了,动物区、菜地区、帐篷区、饮食区……农场划分成了一块块区域,人们可以在这里亲近自然、亲近动物、享受田园生活。当夜幕降临,农场里一盏盏小灯亮起,上空繁星漫天,人们围坐在火锅旁促膝交谈,呼吸着和城市不同的空气,享受着片刻放空的感觉。
“我也不懂设计,就是把自己心目中的农场给弄出来。”黄锦浩告诉记者,这里的一草一木,包括现在用作仓库的木质小屋,都是他与另一个合伙人亲手设计的。
“小时候家里也会种菜、种田,很喜欢那种感觉,很久之前就想要一个属于自己的农场。”加上疫情的缘故,原先工作的工厂订单有所影响,黄锦浩心中做农场的那团火越烧越旺。
自1月份开放以来,这里便收获了高涨的人气。“第一批客人是我的朋友,跨年夜那晚,邀请了他们过来体验一番,后来他们在朋友圈分享了当晚的照片,便传开了,很多人问‘这是哪’。”黄锦浩说道。正因为网络社交平台的传播,越来越多的人找到了黄锦浩的农场,到这里放松身心、享受生活乐趣。从1月初到2月初,已经接待了1000多人。“目前农场承载力还是有限,一天只能接待50—60组游客。”黄锦浩说道。
从城市到乡村,怀着田园理想的黄锦浩去到农村,努力克服现实的种种困难,尝试以自己的想法、创意和方式,在这些乡村中创造新的事业,何尝不也是现代青年人应对新时代发展的一种挑战。“因为在西阳镇,粤语里有‘好塞雷’,很厉害嘛,所以取名‘西哩’。”黄锦浩希望,农场在接下来能够发展越来越好,让人感到“好塞雷”。
梅州日报记者:叶惠玲
编辑:李舒宇
上一篇: 摩托车骑行,别忘看看红绿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