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码2022年梅州“客家炒绿茶王”的成功之路:匠心制好茶,创新赢市场
时间:2024-12-22 13:19:56 出处:焦点阅读(143)
讲好“客家炒绿”故事,解码家炒匠心传播“客家炒绿”文化。年梅从年中举行的州客之路制好AG超玩会“梅州人最喜爱的绿茶品牌名称”网络评选活动、2022年梅州“客家炒绿”质量评鉴活动,绿茶到梅州市五华县中国农民丰收节活动为6个梅州“客家炒绿茶王”授牌,成功茶创再到当前正如火如荼开展的新赢梅州绿茶品牌“客家炒绿”宣传口号征集活动,今年无疑是市场“客家炒绿”大放异彩的一年。
逢客必住山,解码家炒匠心逢山必有茶。年梅有着“千年茶乡”之称的州客之路制好梅州,茶叶生产历史悠久,绿茶而客家炒绿无疑是成功茶创其中最耀眼的一颗明珠。近日,新赢记者走访获得梅州“客家炒绿茶王”美誉的市场茶叶企业发现,茶农们在秉承匠心种好茶的解码家炒匠心同时,积极创新制茶工艺,AG超玩会让梅州客家炒绿在新时代绽放出新的光彩。
匠心坚守 “炒”出传统老味道
“我们的茶树与山上的草木自然共生,虫子吃剩下来的茶叶,才是我们的。”深秋时节,在梅江区西阳镇最高峰银窿顶,结束秋采的茶园即将迎来一年中的“冬藏”时期。梅州市源自然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茶叶种植基地的管理负责人陈小平几乎每日住在山上,忙着给有机茶园“进补”。
梅江区西阳镇最高峰银窿顶茶园。
今年,陈小平带头制出的 “柏宫源”绿茶斩获了梅州“客家炒绿茶王”称号,其茶叶便生长在银窿顶的茶园中。“一般的茶园,一亩年产可以达到150斤。但我们不求数量,做的是质量,采用有机种植管理,一亩年产仅75斤。” 陈小平告诉记者,该基地的茶叶种在海拔850米到1150米之间的高山上,由于茶园一直坚持有机种植,从来不使用化肥农药和除草剂,茶叶没有任何重金属残留,泡出来的茶甘甜不涩,放上一周都不会发臭。此前,“柏宫源”绿茶还先后获得广东十大好春茶、第十六届中国国家农交会金奖等荣誉称号。
“柏宫源”绿茶先后获得广东十大好春茶、第十六届中国国家农交会金奖等荣誉称号。
陈小平带头制出的 “柏宫源”绿茶斩获了梅州“客家炒绿茶王”称号。
“近年来,在农业农村部门的引导下,我们各大茶园坚持用有机肥代替化肥,为茶叶品质的提升打下了良好基础。”五华县茶叶协会会长、五华县绿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毛汉威说道。据悉,在今年的梅州“客家炒绿”质量评鉴活动评出了6大“茶王”,五华县的茶叶就占了三个席位。
高品质的绿茶,好的茶青是基础,好的制茶工艺是关键。“重火炒制”的客家炒青绿茶是传统中原文化与岭南文化的古法工艺结晶。客家人常年居住在高湿水寒山地,历经千百年的经验总结,凝练出了“趋温祛寒”的客家炒绿。
“制茶方面,我们去拜访、学习,感受老一代是怎么做,在传承老一辈制茶技艺基础上进行大胆创新。” 广东八星客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岸说道。为了用现代机械设备炒制出客家炒绿特有的炒米香,李岸一遍遍尝试,最终找到机械炒茶的最佳温度和时间,也让“八星茶”成功荣获“客家炒绿茶王”。2021年9月,平远客家炒绿被国家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列入2021年第二批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
创新工艺 “制”出市场新青睐
“听山里的老人说,这片土地上的茶园,也是姓苏的人家最早开拓出来的。”在梅江区西阳镇清凉村的茶田里,梅州市梅江区苏记祥茶业行负责人、第四代茶农苏勇平感慨道。
从一名都市白领转身成为深山种茶的茶农,苏勇平返乡继承父业已有11年之久。
第四代茶农苏勇平接受记者采访。
据介绍,清凉村位于平均海拔800米的清凉山上,常年云雾缭绕,村民多以种茶为生,至今已有四五百年,而清凉山上独有的谷壳茶曾大受客家人青睐。“2014年,我将传统的清凉山茶,带到了东莞的一个展会参展,由于传统的清凉山茶看起来比较碎,外面的人不太喜欢它的外形和口感。参展回来后,我就下定决心:这么好的茶叶和品种,加上这么好的种植环境,一定要做出让外面的人也能接受的好绿茶。” 苏勇平说。
清凉村位于平均海拔800米的清凉山上,常年云雾缭绕,村民多以种茶为生。
清凉村位于平均海拔800米的清凉山上,常年云雾缭绕,村民多以种茶为生。
2015年以来,苏勇平引进新的制茶机器,改变传统浓香型客家炒绿的做法,制出了清香型的清凉山绿茶。2018年,苏勇平带着他自己炒制的新式清凉山茶参加广东省“十大好春茶”评选活动,并成功获得绿茶类“广东十大好春茶”称号。今年,苏记祥绿茶荣获 “梅州客家炒绿茶王”等称号。
清凉山绿茶。
“我们在制作工艺上进行了创新,做的也是清香型的绿茶,并形成了一套自己的标准化生产流程。”陈小平告诉记者,传统客家炒绿是用柴火炒制,温度难以把控,制作出来的茶叶品质不一。为了在市场上走得更远,陈小平跑遍全国各地茶园,创新客家炒绿制作工艺,并在公司推行标准化生产。“目前,我们茶叶已经卖到了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一线城市,进一步扩大了销售版图。”
无独有偶,平远“八星茶”今年能脱颖而出成为“茶王”,也离不开制作工艺上的创新改良。“我们改变了古法制茶中杀青一次成型的方式,而是分两到三次,并加以烘焙,让茶叶的外形、汤色、香气、滋味、叶底得到了质的提高。” 李岸说道。
文/梅州日报记者:李艳良
图/视频/梅州日报记者:钟小丰
编辑:刘滨
上一篇: 市民排队打卡海上新“长虹”
下一篇: 广东省重大文旅项目累计完成投资74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