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时讯视界

时讯视界

大桥+机场何以造就“双循环”关键节点?|大湾·大桥·大城

时间:2024-06-29 03:56:23 出处:时尚阅读(143)

  开栏语

  长风浩荡,双循环珠江奔涌,大桥大湾大桥大城巍峨大桥,机场节点j9跨海屹立。何造

  伶仃洋面,关键一座座飞架东西的双循环大桥,见证粤港澳大湾区融合发展的大桥大湾大桥大城前进步伐。

  6月16日,机场节点大湾区“超级工程”——深中通道通过交工验收,何造通车在即,关键至此,双循环“A”字形交通骨架成型,大桥大湾大桥大城大湾区翻开“大桥经济”新篇章。机场节点通车后,何造珠江东岸登陆区将迎来哪些机遇,关键又如何在珠江东西岸融合中发挥关键引领作用?南方+《大湾·大桥·大城》为您解读。

  数据显示,《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发布5年来,粤港澳大湾区经济总量增长了3.2万亿元,在2023年突破14万亿元,以不到全国1%的国土面积、5%的人口总量,创造出全国11%的经济总量,成为了中国开放程度最高、j9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

  但与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东京湾区相比,粤港澳大湾区在人均GDP等方面仍有较大空间。

  作为四大湾区中最“年轻”的一员,粤港澳大湾区如何从跟随到超越?深圳大学中国经济特区研究中心教授袁易明认为,大湾区的发展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湾区内部要素能否充分流动;二是有多少国际高端要素汇聚湾区。

  国内国际要素在大湾区流动,彰显大湾区内外循环“交汇点”优势,需要合适的引线和时机。深中通道的开通,就是那根引线,这个风云际会的时代就是时机。

  湾区内部要素充分流动

  永远不要小瞧一座桥、一条路的力量。

  西伯利亚大铁路、苏伊士运河、英法海底隧道等历史上的世纪工程,都曾深刻影响人类社会生活。

  放眼伶仃洋上,珠江口迎风屹立着黄埔大桥、南沙大桥、虎门大桥、港珠澳大桥4座大桥,深刻改变了大湾区的区域格局,撑起了一个不断“聚”变的大湾区。

  深中通道连接深圳、广州、中山三城,GDP总和近7万亿元,紧密串联起前海、横琴、南沙三大国家级战略平台,深莞惠、珠中江、广佛肇这三大珠三角都市圈联结更加密切。

  与其他大桥不同的是,深中通道与深圳宝安国际机场(下称“深圳机场”)相邻,两者的结合将迸发出不可估量的协同效应。

  深圳机场在航站楼开辟了深中机场快线专属候车区,同时将在中山启用深中航空港。未来,深中机场快线每天车次将高达72班,旅客单程50分钟即可到达。

  对中山市民来说,车程、时间比到广州机场、珠海机场大大缩短,深圳机场成为了“自家的机场”。江门、阳江等地到宝安机场也更为便捷,能为深圳拓展60-120公里的临空腹地。

  可以预见,深中通道开通后,将直接带动深圳机场的客流增长。根据国际民航组织的研究发现,机场旅客吞吐量每增加100万人次,可以带动地方GDP增长18.1亿元,直接带动3500人就业。

  不只是客流的增长,货流以及物流企业,也会相应增加。

  以往,由于交通限制,珠江西岸及粤西地区的货物多选择北上至广州机场。随着深中通道开通,深圳机场的服务半径扩大,这些地区能更快捷地接入深圳机场,大幅缩短运输时间,降低运营成本,这将大幅增强深圳机场在珠江西岸、粤西地区的辐射力和影响力。

  深圳机场所在的宝安区,也清晰地了解深中通道+深圳机场的乘数效应,积极谋划临空总部经济带战略蓝图,规划了“环机场枢纽临空经济总部带”,依托机场东商务总部区、九围国际总部区、立新湖科创总部区,加快构建差异化的临空经济总部。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提出,要“建设世界级机场群,巩固提升香港国际航空枢纽地位,提升广州和深圳机场国际枢纽竞争力”。

  深圳机场的发展,将促进深圳、广州、香港三大机场的正向竞争,势必加快航空总部、航空物流、飞机维修、航材制造、跨境电商、飞机租赁及配套生活服务等临空产业的布局,助力大湾区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航空产业集群,成为辐射带动大湾区的重要引擎和平台载体。

  中国传统文化认为,“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三种基本元素,衍生世间万物。深中通道、城市机场,再加上最近开通的“湾区大号地铁”广佛南环、佛莞城际,公路+机场+轨道这三大交通,将推动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等要素在大湾区内部充分涌动,给大湾区的发展带来无限可能。

  国际高端要素汇聚湾区

  五年多以来,国际高端要素加速向粤港澳大湾区汇聚。

  2023年大湾区实际使用外资金额1591.6亿元,新设外商投资企业超2万个。2023粤港澳大湾区全球招商大会上,共签约859个投资项目,总金额达到2.24万亿元。

  各国人民来此学习、工作、定居,众多知名跨国公司地区总部选择在这里落户:“投资大湾区有机会、有项目、也有动力、有钱赚。”

  随着深中通道即将开通,新一轮的国际高端要素也将更多地流入大湾区。

  美国雷克飞机制造公司计划在中国建设分公司,主要产品是海空双向飞机,一款既要有试飞场景,也需要港口支持的产品。

  此前,由于航空飞行管制限制,宝安不利于进行产品试飞测试,雷克飞机对公司选址十分犹豫。现在,把公司研发总部落在深圳宝安,生产制造空间落在深中通道对岸的中山翠亨,试飞场景留在中山,成为雷克飞机的一个重要选项。

  为了把握大桥贯通的机遇,作为深中通道深圳段起点的宝安区,提前在深中入口处布局了九围国际总部区,旨在打造一个依山傍水、面向世界500强企业和国际机构的“总部院子”。

  不止九围国际总部区,宝安还规划以宝安中心区、机场东、环立新湖、会展海洋新城、深中通道门户区为支撑,吸引综合型总部、贸易型总部和创新型总部等功能性总部、国际组织(机构)总部集聚。

  深圳则是提出布局40个总部经济集聚区,总规划面积约94.08平方公里,遍及深圳各区(新区、合作区),涵盖高科技企业、先进制造业、未来产业等十大行业类别。

  截至今年3月,深圳已认定沃尔玛中国、凯为医疗、麦克韦尔、华润微科技、百胜餐饮等跨国公司总部企业105家。

  深中通道的开通,将让“深圳总部+中山基地”成为越来越多跨国企业的发展蓝图,大湾区各个城市的分工合作将更加合理,协同向全球招商。

  未来,大湾区何以面向全球,进一步展示其强大的吸引力?多位业内专家指出,大湾区要打造一体化营商环境,在企业准入、业务许可、政务服务、监管规制等方面形成一体的营商环境,便于外商外资更好适应和熟悉大湾区的营商环境。

  另外,需要进一步“拆墙”,让市场在大湾区起到基础配置的作用,迸发出更大的协同效能。

  这样,才能进一步提升大湾区的国际显示度,吸引更多国际性人才的参与。

  毕竟,粤港澳大湾区最首要的定位,是“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大湾区要想在芯片设计、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关键性领域,追赶世界最先进的水平,必须借助外力,也就是全球性的人才。

  有多少海外的顶尖人才愿意来粤港澳大湾区,将决定大湾区所能抵达的最远边界。

  【撰文】苏国锐

  【摄影】何俊(除署名外)

  【策划/统筹】崔洁

分享到:

温馨提示:以上内容和图片整理于网络,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帮助!如有侵权行为请联系删除!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