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郭冰茹:新疆“出圈”一定是这片热土的诚与爱打动人
时间:2024-12-22 13:15:23 出处:娱乐阅读(143)
9月3日,出圈“万人说新疆”走进广东分享会在广州举行。中山中文在主题为“想把新疆温柔地说与全世界”的大学定片的诚动人AG超玩会圆桌分享环节中,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郭冰茹与观众分享了她在新疆的系教新疆成长故事,以及对新疆文学的授郭思考。
郭冰茹在接受南方网、冰茹粤学习记者专访时表示,热土新疆的爱打“出圈”是壮丽景色、风土人情和人性善美相结合的出圈成果。
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郭冰茹
家乡温暖美好
各民族杂居开放包容
“乌鲁木齐是我的家乡,有我童年和少年的大学定片的诚动人美好时光,有亲人、系教新疆朋友、授郭同学、冰茹老师,热土和每个人对家乡的AG超玩会感觉差不多,亲近亲切、温暖美好。”郭冰茹在乌鲁木齐度过童年和少年阶段,她刚结束暑假从新疆探亲回来,谈及家乡乌鲁木齐满是怀念和不舍。
“记忆里,瓜很甜,天很蓝,冬天雪很大,大院里的小伙伴很多。”郭冰茹谈到她小时候住在各民族杂居的家属院里,大人们是同事、朋友,小孩们是同学、玩伴儿。每逢春节、古尔邦节、肉孜节,邻居们都互相串门。郭冰茹还记得,自从她妈妈跟同事学会做馓子后,馓子就成了她家过年的待客食品。
让她印象最深刻的是每年夏天分瓜。一卡车西瓜或哈密瓜拉进大院,大人称重、登记,小孩子们像过节一样兴奋,每人抱一个西瓜,排着队挨家挨户送,一条队伍大家说说笑笑,跑跑跳跳。
跨民族的友谊,如同春风化雨般滋润着她的心田。郭冰茹还记得,她初中同桌是个非常文静的维吾尔族姑娘,笑起来特别好看。不同民族的同学们相处很融洽,下课后一起在操场上跳皮筋、打沙包,这让她学会尊重差异、理解多元,也培养了她开放包容的心态,这是新疆这片土地带来的特别礼物。郭冰茹一位同在广州生活的新疆同学喜欢滑雪,每年冬天都会选择距离广州最远的新疆禾木雪场,说到底也是一份家乡情结。
新疆以其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文化底蕴,滋养着每个到访过的灵魂,更在潜移默化中塑造着每位新疆人的性格。
新疆书写“出圈”
壮美河山和真情实感缺一不可
今年暑假,郭冰茹回乌鲁木齐探亲,在书架上看到自己高中时候的札记本,上面还有老师的评语和被要求改正的错字。“我女儿看了说,‘妈妈,你中学的时候文笔不错啊。’”郭冰茹告诉记者。
郭冰茹介绍,她大学选择中文系,是因为喜爱文字,而对文字最初的感觉,则来源于阅读和练笔。她读小学和初中时是上世纪80年代,当时乌鲁木齐普通家庭都会有几本文学杂志,她阅读的小说正是来自这些文学期刊。不仅如此,她还会在街头的书摊租书回家看,闲暇时就沉浸在书海里。除了阅读,中学语文老师要求她每周写札记,美丽新疆成为她最佳的素材,感悟自然也培养了她对文字和写作的兴趣。
近些年,作家李娟的《我的阿勒泰》等新疆文学作品被改编成影视剧后“出圈”,受到大众的青睐。
郭冰茹认为新疆文学得以“出圈”,首先源于其独特的自然景观。雪山草原、成群牛羊、草原上的黑走马、马背上的哈萨克少年、绚丽漂亮的维吾尔姑娘……与喧嚣繁华的都市相比,新疆满足了读者观众对“诗和远方”的想象。
新疆除了独特的壮丽景色、风土人情,还有普通人善良美好、积极奋斗的故事,“出圈”的新疆书写是二者相结合的成果。
“文学作品真正能打动人的是故事,是渗透在故事中的真情实感,是通过人民美好生活展示出人性中的善和美。”郭冰茹认为,在《我的阿勒泰》中,李娟写出了北疆的地域风情和少数民族地区的日常生活,带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同时,她也写出了女性和普通人努力工作、认真生活、执着理想的生命形态。
郭冰茹指出,新疆叙事和女性叙事涉及文学书写中的地方性知识和性别意识,都是当下文学研究中的热点问题,本质上考察的是文学文本如何处理普遍性与特殊性、个人性与公共性的问题。“好的作品一定是经由‘我’抵达‘我们’,经由‘地方’抵达‘中国’,经由特殊性抵达普遍性。”郭冰茹说道。
不立足于“地方”不可能写出生动的“中国”,没有个人经验的真实表达,也不会有对人类普遍经验的深刻体察。郭冰茹表示,要将个体经验与时代精神结合起来,以真情实感带动读者引发情感共鸣,期待新疆原创文学继续书写新疆的壮美河山,以及生活在这片热土上的人们的诚与爱。
在新疆与广东文化交流方面,郭冰茹认为,除了作家、学者、编辑、出版家之间的合作,还可以组织两地学生合作展开田野调查、文化访谈、科研项目等交流互动。
南方网、粤学习记者 张菲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