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系职工共筑梦,奋力建功新时代!这5年,梅州市工会在忙这些~
时间:2024-12-22 15:16:36 出处:综合阅读(143)
过去五年,是职工州市全市工运事业发展历程不平凡的五年,是共筑功新工九游全市工会深化改革、锐意创新的梦奋忙五年,是力建工人阶级和职工群众在全市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中作用有力彰显的五年。
五年来,时代市总工会在市委和省总工会的年梅领导下,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情系牢记初心使命,职工州市竭诚服务职工,共筑功新工团结动员全市职工为实现梅州苏区振兴发展步步高而努力奋斗。梦奋忙全市各级工会组织认真履行维权服务主责主业,力建团结动员全市广大职工创先争优、时代建功立业,年梅各项工作取得了创新发展和显著成效,情系谱写了梅州工会事业的美丽篇章。
围绕中心大局 培养优秀人才
毛巾、水壶、尿布等物品提前在“婴儿”周围“待命”,调试好水温后,参赛选手小心翼翼地抱起“婴儿”模拟演示清洗面部、九游消毒肚脐、贴肚脐等操作技巧……在梅州市育婴员职业技能大赛操作技能考核现场,选手的专业技术操作令人印象深刻。
实现高质量发展离不开高素质的技能人才。近年来,市总工会扎实开展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活动,实施职工素质提升工程,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工人阶级主力军作用在服务大局中更加彰显。五年来,全市各级工会举办“粤菜(客家菜)师傅”“南粤家政”等劳动技能竞赛763场次,参与职工近10万人次,其中40名选手获全省一等奖、金奖等奖项,资助864名优秀职工提升技术技能等级,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大人才动力。
由“输血”变“造血”,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齐力打造本地区“人才链”。2017年,“广东省赵仁发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在梅州农业学校落地。“工作室将劳模和科研技术人员、优秀产业工人有机结合在一起,把先进的管理经验、方法和成果转化为实际应用的措施,从而培养出更多优秀人才和管理能手。”梅州农业学校校长赵仁发介绍说,通过发挥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的作用,该校在科教研、专业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了良好的办学成效。
位于梅州农业学校的“广东省赵仁发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获得了一系列的工作成效。(赖运香 摄)
在梅州,像赵仁发这样的劳动模范还有很多,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在梅州遍地开花。五年来,全市各级工会组织持续开展劳模和工匠人才工作室创建活动,共推荐评选市级以上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95名、先进集体37个、劳动奖章30个、劳动奖状及工人先锋号37个,新建省级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5家、省级女职工创新工作室4家,市级劳模创新工作室31家、女职工创新工作室27家,营造了尊重劳动、崇尚技能、鼓励创新的浓厚社会氛围。
健全帮扶体系 打造服务品牌
“渴了有水喝,热了能乘凉,冷了能取暖。”这既是梅城梅江桥头户外劳动者工会爱心驿站的一句暖心标语,也是驿站工作状态的真实写照。记者日前走进驿站看到,空调、座椅、饮水机、微波炉等设备齐全,环境干净舒适。“来这里休息的大多是环卫工、送餐员、建筑工人,也有被大雨截住回不了家的老年人和小孩。自从有了这个‘避风港’,大伙都非常开心,对这里的评价都很好。”驿站工作人员竖起大拇指笑着说。
梅江桥头“户外劳动者工会爱心驿站”。(赖运香 摄)
建立户外劳动者工会爱心驿站是我市拓展工会服务阵地的一个缩影。五年来,全市各级工会推进“会、站、家”一体化建设,建成131个职工服务中心(站点),“三个一批”示范点实现各县(市、区)全覆盖;建立了13个“户外劳动者工会爱心驿站”;建成职工书屋143个,新建“爱心妈妈小屋”61个。
服务不仅仅是宣传的口号,更落实到四季中服务广大职工的行动中,一点一滴如涓涓细流沁入心田。“正当我一筹莫展的时候,父亲单位传来了好消息,市总工会将我列入了金秋助学资助的对象,圆了我的大学梦。”嘉应学院大一新生刘娜在2020年金秋助学金发放仪式上感慨道,这笔资助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她的家庭负担,接下来她会勤奋学习,以实际行动回报家乡、回报社会。
2020年广东省雁洋公益基金会暨梅州工会金秋助学金发放仪式现场。(赖运香 摄)
蓝伟东率队到兴宁市梅龙铁路项目慰问隧道施工工人 。(受访者 供)
五年来,全市各级工会深入开展“春送岗位、夏送清凉、金秋助学、冬送温暖”工会服务活动;打造职工住院二次医保、农民工平安返乡、节日文化服务等服务品牌;通过助学救助、粮油生活救助、医疗救助、就业救助和“两节”送温暖等帮扶措施,扎实做好城市困难职工解困脱困工作,推动融入全市脱贫攻坚大局。据统计,全市各级工会送温暖、送清凉活动累计发放款物总额3741万元,惠及职工12.7万多名;为4920名困难职工子女发放助学金1154万元;累计参保人数52.9万人,为1.56万名职工发放2746.4万元互助金;筹集帮扶资金4599万元,帮扶困难职工5.5万人次,建档立卡的全国级困难职工由2016年的3885户下降至46户,全方位服务帮扶体系推动工会服务职工精准化、常态化、长效化。
夯实基层基础 规范工会管理
近年来,全市各级工会组织坚持党建带工建、工建服务党建,加强基层工会规范化建设,深入开展建设职工之家活动,持续深化工会改革,不断规范工会资产资金管理。五年来,全市新建工会组织349家,新发展会员14.7万人,其中农民工会员12.5万人。
“我们工会目前有会员518人,工作人员按标准配备到位,工会经费专款专用,还建立健全了工会工作制度。对于有困难的职工,我们通过‘三必访’(遇婚丧嫁娶必访、职工生病住院必访、家庭出现矛盾纠纷必访)服务,送去有速度、有效率的关爱。近三年来公司工会获得了会员100%的好评。”嘉和微特电机股份有限公司工会主席李德琪介绍说,“职工之家”是该公司下班时间内的“人气王”,设有职工娱乐室、职工书屋,球类活动场、多功能培训室等场所,公司工会会员和职工群众都可免费使用。
广东嘉和微特电机股份有限公司职工通过职工娱乐室进行合唱排练,并开展文艺活动。(受访者 供)
工会会员和职工群众都可以免费使用职工书屋。(受访者 供)
工会是职工之家,工会干部是广大职工的贴心人、知心人、娘家人。五年来,全市各级工会共创建全国、全省模范职工之家37个、模范职工小家20个。同时,还开通了市总工会官方微信公众号,全面启动了工会会员实名制管理,推广使用“粤工惠”平台,广大职工通过网上工会就可以找到工会组织、享受工会服务。
“您好,欢迎您拨打广东12351职工热线,法律咨询请按1、法律援助请按2、心理咨询请按3、工会服务请按4……”如今,12351职工热线作为工会服务窗口,全天候倾听职工心声。五年来,我市各级工会建立了一套相对完善的职工诉求表达机制,不仅为职工提供12351热线咨询、来信咨询、网上民声等形式多样的访求渠道,还开展以“安康杯”竞赛为载体的群众性安全生产和职业健康活动。据统计,各级工会共处理职工来信来电327件,受理职工来访387宗;全市共有1112家企业、25.2万名职工参与了“安康杯”竞赛。
本报记者:赖运香
编辑:黄振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