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时讯视界

时讯视界

串门消费成日常,深港消费双向拓展

时间:2024-06-18 20:32:18 出处:时尚阅读(143)

  近一年多,串门成日常深一个现象被广泛关注——港人“北上消费游”。消费向拓每逢周末,港消j9临近地铁沿线的费双商圈总能看到不少香港人身影。不过,串门成日常深可能另外一个现象也开始被关注,消费向拓一些以餐饮为代表的港消深圳品牌也开始把在香港开店纳入视线,而消费领域的费双深港双向奔赴正逐渐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港人北上消费数据简报》显示,串门成日常深2024年第一季度,消费向拓香港居民在内地城市生活服务类消费环比2023年第四季度,港消交易额增长135%,费双订单量增长157.6%。串门成日常深广州、消费向拓深圳是港消2024年第一季度港人北上消费热门城市。

  香港渐成内地品牌餐饮出海首站

  自2023年年初开始,市场掀起了一波港人“反向消费”热潮,进而形成了跨境消费的“双向奔赴”格局,“双向奔赴”也成为深港消费流量的密码。业态丰富、j9交通便利的购物中心更受港人青睐,其中,尤以餐饮、娱乐占比为高,餐饮方面,茶饮咖啡、火锅、湘菜等业态受到热捧。

  第一太平戴维斯华南区商业及零售服务部负责人、高级董事植栋梁介绍,去年,一家深圳餐饮品牌并未选择在内地邻城广州开店,而是将店铺开到香港去,这让不少人不解。对此,植栋梁分析表示,广州餐饮市场粤菜竞争力较强,非粤菜系进入广州挑战大。此外,面对本地诸多品牌粤菜形成先入为主的局面,即使是粤菜,新入广州接受本地消费者考验压力也颇大。

  植栋梁分析指出,前述该品牌餐饮的老板很熟悉香港及餐饮市场,深港可以共用一套供应链,这也是该老板并未选择邻城广州甚至上海的重要原因。 “从有去香港开店的打算到拍板,大概花了半年时间。”植栋梁说,从消费水平的绝对数来看,香港是一个比较好的市场,前述品牌餐饮将在香港先后开两家店面。

  有意思的是,从餐饮消费市场来看,香港消费者的口味出现了与内地趋近的现象,如麻辣烫也在香港被更多地接受。据植栋梁介绍,深圳等内地品牌发现自己的产品或品牌被香港消费者接受,这在很大程度上促发了他们赴港开店的动议和成行。

  目前,包括深圳在内已经超过20家知名品牌赴港开店,包括海底捞、太二酸菜鱼、喜茶、MANNER、蜜雪冰城等市民熟知品牌,香港逐渐成为内地品牌出海外闯首站。

  那么,内地品牌赴港开店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出现的呢?对此,第一太平戴维斯香港商业及零售服务部负责人、高级董事陈泽鸣介绍说,这样的案例大概在2015年前后就出现了,访港的游客每年达数千万,消费能力也较强。香港人喜欢尝试新东西,每有新餐厅开业,常常会大排长龙。

  双向服务助力深港消费“双向奔赴”

  植栋梁表示,作为国际房地产顾问专业服务机构,双向服务,服务深港消费品牌的“双向奔赴”是第一太平戴维斯的重要业务之一。据植栋梁介绍,除了以餐饮为代表的内地品牌之外,深圳已有高端健身房品牌开始开拓香港市场。

  同样地,在深港双向消费的大背景下,香港商家也看到了到内地开拓市场的机会。他指出,不管是内地品牌赴港开店,还是香港商家到内地开拓业务,都是基于贴近消费者的商业逻辑,从而创造更多机会与空间。

  据了解,港人周末北上赴深圳、广州等地消费、休闲,一方面,能扩大消费半径和丰富体验;另一方面,香港和内地物价差别及便捷的交通和配套,也是吸引港人北上消费的一个考量因素。

  相比深圳而言,赴港开店品牌在香港提供的产品或服务价格如若高出深圳颇多,那么港人北上深圳等地消费可能反而是更好或更多的选择呢?对此,陈泽鸣分析指出,相对来说,香港消费者在周末或假期北上消费的情况更加明显;此外,港人在深消费往往选择轨道交通比较便捷的区域。这其中,很重要的因素是基于便利和时间因素的考量;当然,性价比也是另一个重要因素。

  植栋梁表示,从九龙、香港岛等离深圳较远的区域赴深消费的时间成本较高。在工作日,这些区域的消费者一般多会选择本地消费,不太会因价格差别因素而跨城消费,因此,不少内地品牌会集中在一些核心商业区开店,也是为了更贴近需求。他进一步介绍指出,有不少香港的小型服务业,包括规模不大的个人经营商户应来深消费的港人提出需求,已经或计划在深圳等地开店。

  跨境消费趋热趋频,港客消费半径扩大

  实际上,深港消费的双向拓展早已开始,包括翠华、太兴等香港品牌早已将业务触角伸向了深圳等地;近些年,以深圳为代表的内地品牌也开始进入香港。

  数据显示,5月1日至5日,经深圳口岸出入境的旅客共322.60万人次,其中出境161.03万人次,入境161.57万人次,日均64.52万人次。其中,陆路口岸旅客通关量310.13万人次,5月1日-4日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99.15%;4月29日-5月3日,旅客日均通关量同比2023年同期上升24.11%。

2024年、2023年和2019年劳动节各口岸客流对比

2024年、2023年和2019年劳动节各口岸客流对比

  此外,香港旅游发展局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第一季度共有1123万人次旅客访港,同比增加1.5倍。其中,内地访港旅客约870万人次,同比增幅近1.6倍,约占整体来港旅客70%。

  不过,由于消费习惯等因素,港客在深圳消费体验方面还有改善和提升的空间。植栋梁表示,结算系统和消费相关软件使用可能还不够友好,如,年龄偏大的港客打的士,可能的士因已在打车平台接单而不能载客;另外,内地已经广泛采用新兴支付平台,令部分港客需要调整或改变支付行为和习惯才能较为顺利出行和消费等。

  哪里有堵点,哪里就有机会。陈泽鸣表示,香港作为国际化大都市,拥有丰富的品牌及人才资源,深圳是内地市场和资源的桥头堡与窗口,第一太平戴维斯可做深港品牌互动与开拓的连接器。植栋梁则认为,港客深度游和消费的配套服务可能有所滞后,但这是市场需求机会,相信相关的业务将会被逐渐补齐。可喜的是,目前,包括微信滴滴打车已经可供港人使用。

  随着跨境消费的趋热趋频,“北上南下”的“双向奔赴”持续深入。据了解,香港人“北上消费”半径持续扩大,深圳、广州、长沙、武汉等地已成为港人“北上消费”热门目的地。有在线平台搜索数据走势显示,重庆、成都、昆明、洛阳或成为下一个港人“北上消费”游的热门城市。

  【撰文】邱永宽

分享到:

温馨提示:以上内容和图片整理于网络,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帮助!如有侵权行为请联系删除!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