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12-22 12:12:08 出处:知识阅读(143)
还是准点资按在原来的土地上干同样的活,村民们的上下身份已经变成了上班族
早上八点半上班,中午休息一小时,班工九游下午六点下班,月结工资按月结算,准点资按法定假日照样放假。上下汉源县晒经乡晒经村有这样一帮“上班族”农民。班工16日,月结记者走进晒经村,准点资按感受他们的上下新生活。
家门口上班 农民成为“工薪族”
车过晒经乡,班工沿晒坭路往坭美乡方向前行约5公里,月结然后右拐上山,准点资按九游驶过一段约3公里的上下林区公路后,眼前豁然开朗:一个占地1000亩的班工农场尽收眼底,近处是莲花白;顺着山势往下,依次种植着中药材、核桃树、苹果树等。农场里,几十位村民正在除草、施肥、给果树拉枝条……爽朗的笑声不时传过来。
中午12点,村民们三三两两地走到地边的树林里,拿出早上出门时带的干粮,一边吃饭一边乘凉。工长代万国当天带了一瓶白酒,大家相互传着酒瓶,一人一小口。他们中,多是彝族和藏族同胞,唱歌跳舞是他们的特长。几口白酒下肚,民族歌曲随口就来,其他人则围着唱歌者翩翩起舞,展现出多么悠闲的田园生活。
村民们干活的农场,位于晒经村19组,共有1000亩。从去年2月开始,农场附近的晒经村18组和19组的几十位村民便来农场上班,其中绝大多数人的年龄都在50岁以上。
像上班族一样,他们每天准时上下班,工资按月结算,除去法定假日外,每月还可以放几天假。在农场里,最多时一天有50多人,农闲时也有20多人。每天早上,他们带着中午的干粮,步行10多分钟赶到农场,根据工长的安排进行工作。
土地转出去 农民腰包鼓起来
村民们劳作的这个农场是晒经村16组一个叫秦刚的年轻人流转荒地开垦出来的。
由于地处偏远,当地不少有条件的村民自发往外搬迁,剩下的基本上都是老年人,原有耕地陆续荒芜。5年前,秦刚从已经外迁的村民手中将土地流转过来进行农业开发。去年2月,他以每天50元的工钱从临近农场的晒经村18组和19组雇来一帮无能力外迁的村民到农场上班。现在,农场已经基本建成,当地两个组的村民即是农场的产业工人,又是自己土地上的农民,在家门口打工挣钱。
62岁的代万清在去年2月被农场聘用,给农场的蔬菜、中药材等除草、施肥,进行日常管护。一年下来,他能收入15000多元。“村里有不少像我这样在农场打工的村民,有的是长期工,有的是零工,工资按天计、按月结算。在这里打工,不仅增加了家庭收入,还能照顾家庭。”
60多岁的周明珍的家就在农场里,在家门口上班,她格外珍惜这份工作,每天总是最早到农场上班,大家下班了,她还要将干的活再检查一遍。“我这么大年纪了,到外面去找工作根本不可能;而在家里务农,种点洋芋、玉米,一年干到头,除去成本,纯收入有1000元就不错了;现在,一个月比以前干一年都强。”周明珍说,在农场打了一年工,她家原来的黑白电视已经换成了大彩电,家里还添置了洗衣机、冰箱。
“农场修的公路还直通到了家门口。”周明珍说,“这些以前想都不敢想,结果一年就变成了现实。这样宽裕的日子,和以前相比,简直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记者马力实习记者 谭勇
上一篇: 用青春力量书写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
下一篇: 转需!嘉应学院本科种种业余落选分数线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