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时讯视界

时讯视界

加快把“土特产”培育成“大产业”

时间:2024-12-22 10:53:58 出处:知识阅读(143)

  金秋时节,土特产南粤大地瓜果飘香,加快一派丰收景象。把培九游

  稻米、育成业芋头、大产香蕉、土特产化橘红、加快柚子、把培罗非鱼……9月22日,育成业广东省庆祝2024年“中国农民丰收节”主会场活动在茂名化州市开幕,大产来自全省各地的土特产特色农产品琳琅满目,吸引观众驻足品尝、加快购买。把培

  丰收的育成业喜悦场景,是大产广东大力发展“土特产”的一个缩影。增城丝苗米、徐闻菠萝、茂名荔枝、梅州蜜柚、连州菜心、凤凰单丛茶、翁源兰花......近年来,广东高度重视乡村特色产业,加快把“土特产”培育成大产业,一批批特色农产品在带动农民增收致富、推动乡村全面振兴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立足资源禀赋▶▷

  因地制宜做好“土特产”

  近日,2024年第二批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公示,九游广东再有23个农产品入选,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全省各地因地制宜盘活资源发展壮大“土特产”。

  时下,“中国麻竹笋之乡”——清远英德迎来收笋旺季。数据显示,英德市麻竹笋种植面积达80.81万亩、年产量超120万吨。

  来到西牛镇等主要产区,随处可见忙碌的身影,农民砍刀挥落,一棵鲜嫩的西牛麻竹笋倒下。西牛麻竹笋被当地人称为“剥皮黄金”,因其笋味香浓、鲜嫩爽口,颇受消费者喜爱。

  “小竹笋”撬动“大产业”。西牛镇率先启动镇域产业园建设,围绕从种苗供应、生产加工、仓储物流等关键环节的全产业链体系,发展精深加工。7家加工企业,54个专业合作社,200多个家庭农场及加工点……一个完整的麻竹笋加工产业孕育而生。

  通过规模化加工生产,“土特产”西牛麻竹笋制成螺蛳粉“灵魂”酸笋,“圈粉”海内外。如今,西牛麻竹笋产值接近67亿元,年内综合产值有望破百亿元。

  出圈的“土特产”不止西牛麻竹笋,还有梅州蜜柚。

  梅州大地,柚子树上尽是金黄色的柚果。好山好水出好柚,作为全国第二大蜜柚产区,梅州去年柚种植面积达65万亩,总产量95万吨。

  在梅县区松口镇洋坑村、盘龙村,天蒙蒙亮,柚农们便来到果园采收蜜柚。

  工人有序埋头包装,主播则现场带货为大埔蜜柚打call……这是梅州万川千红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仓库里的一景。近年来,该公司负责人丘牡香持续发展电商团队,不断开拓国内外市场,帮助当地农户销售蜜柚。

  蜜柚是农户增收致富的“金果子”。丘牡香介绍,公司收购农户的蜜柚价格在每斤1.8元至2元之间,质量好的蜜柚收购价可达到每斤2.5元。

  果香迎客来。当前,梅州蜜柚产业迎来发展新机遇。梅龙高铁的开通缩短了广深等大湾区城市到梅州的车程,越来越多游客、采购商乘坐高铁到梅州买蜜柚。

  近年来,全省各地持续做好“土特产”文章。

  在广州,增城区丝苗米全产业链示范项目已全部实现水稻种植全程托管、集中育秧、集中烘干,种植高端丝苗米品种。

  在汕头,南澳渔民傍海而生,因海而富,海上牧场产业兴盛。南澳岛有一百多年的牡蛎养殖历史,全岛牡蛎养殖面前积达2万多亩,年产量在3万吨以上。

  在茂名,全市85%的农户从事荔枝生产,种植面积近140万亩,年产量近60万吨。荔枝全产业链产值超110亿元,荔枝主产镇人均收入高于全市平均值30%。

  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12月底,全省经农业农村部认证登记的绿色、有机、地标、名特优新农产品总量达1470个、地理标志农产品63个、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478个。如今,越来越多广东“土特产”走出镇村,跨越山海,进入全国市场。

  强化科技支撑▶▷

  “土特产”产业链延链强链

  做好“土特产”文章,离不开科技赋能。我省拥有多家农业高校和科研院所,在粮油、水果、蔬菜、水产等方面的科研水平领先全国。

  以荔枝为例,长期以来,保鲜期极短是阻碍荔枝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难题。如今,广东在荔枝保鲜方面率先攻克了技术难题。

  广东省农科院蚕业与农产品加工研究所所长徐玉娟介绍,针对荔枝采后保鲜、减损与贮运技术等难点,已致力攻关10余年,研发了多项荔枝保鲜技术,建立了集预冷、减菌、包装、冻眠、贮藏等为一体的荔枝全链条保鲜技术体系。

  “我们的保鲜技术可使保存10个月左右的荔枝维持八九成风味,实现荔枝的全年上市。”徐玉娟表示,目前该项技术已经产业化应用,将大大延长荔枝保鲜周期。

  农以种为先。种业振兴,是推动农业现代化及乡村振兴的关键环节。近年来,广东加强优良品种的研发选育。

  今年7月,位于惠州的广东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海洋渔业试验基地举行了一场意义非凡的活动——广东省现代化海洋牧场适养品种核心技术攻关项目启动,将集中力量开展良种培育、繁育技术攻关,涵盖金鲳鱼、花鲈、石斑鱼等28个现代化海洋牧场潜在适养品种。

  2023年以来,广东重点发力海水种业,培育出金鲳鱼新品系“鲳丰1号”,在全国率先突破硇洲族大黄鱼、黄金鲹、章红鱼、黄唇鱼、蓝圆鲹人工繁育技术,实现花鲈省内全流程人工繁育。

  做好“土特产”,产业链的“延链”拓展尤其重要。

  茂名高州,广药王老吉广东荔枝产业园的生产线,一小时可处理10吨荔枝鲜果。

  这是目前全国唯一能加工荔枝清汁的生产线,也是国内单线产能最大、自动化程度最高的荔枝榨汁生产线,填补了荔枝加工技术的空白。

  如今,茂名荔枝产业链不仅纵向上补齐加工短板,还在横向上融合农文旅发展,推动“土特产”从一产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转变。

  高州正在举全市之力打造的柏桥荔博园,就是其中代表。这是一个以荔枝文化为主题的产业示范园区,占地1.5万多亩,横跨甜美果海乡村振兴示范带上的根子、分界、泗水3个核心乡镇,园内拥有丰富的红色文化、农特产品和自然景观资源。

  “我们希望通过荔博园的建设,串联起荔枝生产路、生活路、旅游路‘三条路’,探索推进‘农文旅商’融合发展的高州模式。”茂名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高州市委书记王土瑞说。

  打响品牌建设▶▷

  广东“土特产”走向全国

  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离不开特色农产品“金字招牌”的打造建设。

  近年来,广东加大区域公用品牌培育力度,引导基地、企业及相关主体加入广东“土特产”品牌体系,鼓励生产、流通主体在产品包装上印制广东“土特产”品牌logo,形成“品牌+企业+产品”价值链。

  橄榄是潮州市的特色优势产业,种植面积超过10万亩,总产值突破10亿元,在带动村民增收致富和促进乡村振兴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中,又以潮安区文祠镇的橄榄久负盛名,加工成的橄榄汁、橄榄酒、橄榄醋等橄榄制品销往全国各地。

  近年来,由广东省委宣传部牵头组成的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进驻后,进一步丰富橄榄产业内涵、以“潮州橄榄文化周”为平台,促进潮州(文祠)橄榄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如今,文祠橄榄产品走进大湾区展销,深受湾区市民喜爱。连续三年举办的橄榄文化节(周)活动,促成50多项合作,意向金额超4000万元,擦亮了潮州(文祠)“橄榄文化”品牌。

  做好“土特产”文章,需要加快形成“一品一标”的生产标准和溯源体系。

  江门市新会区正在逐步探索新会柑种植规范化标准化,同时,建立新会陈皮数字化溯源体系,消费者可认准“新会陈皮”商标标识放心购买。

  而在汕头,澄海区锚定狮头鹅百亿产业集群目标,大力推进市场体系建设,积极推动狮头鹅全产业链发展。

  今年7月,汕头市澄海区“狮头鹅城—隆都”项目建成启用仪式暨2024年隆都镇“百千万工程”招商推介会举行。澄海是全国乃至全球最大的狮头鹅生产基地,拥有“世界鹅王之乡”的美誉。2022年,在深圳对口帮扶协作汕头指挥部,隆都镇依托辖区内狮头鹅全产业链发展优势,谋划“狮头鹅城—隆都”项目。项目一期建设用地约5亩,总建筑面积6090平方米,打造引领鹅产业、鹅文化发展的新地标、新引擎。

  澄海区委书记王楚彬表示,“狮头鹅城—隆都”项目建成启用,将进一步传播“鹅”文化、擦亮“鹅”品牌、壮大“鹅”产业。

  专家指出,围绕打造优势品牌、标准体系建设以及拓展消费市场等关键环节,广东各地打出“组合拳”,统筹开展品牌营销系列活动,讲好品牌故事,挖掘品牌价值,助力广东“土特产”走向全国。

  南方日报记者 彭琳 钟烜新

分享到:

温馨提示:以上内容和图片整理于网络,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帮助!如有侵权行为请联系删除!

友情链接: